你有没有发现,朋友圈突然冒出一堆"亲测好用"的护肤品推荐?刷短视频总可以看到"月入五万的副业"故事?上个月我邻居阿姨发条买菜心得,居然带了3个购物链接——这年头,怎么人人都在搞软文?
软文编写什么是软文?不就是发广告吗?
说实话,我刚开始也以为软文就是变相打广告。直到去年帮朋友写民宿推广,才发现门道深得很。真正的软文得像糖衣炮弹,让人吃着甜头还主动转发。举一个栗子:某网红推防晒霜不说成分,反而讲自己潜水时被当成发光水母的经历,结局这篇笔记当天就爆了10万赞。
▼ 和硬广的差别在这:
硬广:直接喊"买它!"(像超市促销大喇叭)
软文:讲故事带情绪(像闺蜜掏心窝子聊天)
带货文:商品参数排第一(理工男式汇报)
种草文:采用场景造梦境(造梦师附体)
有个经典案例:某国产锻炼鞋品牌,把创始人跑烂50双鞋的故事写成漫画,转化率比直接打折高6倍。现在明白了吧?网民买的不是商品,是情感共鸣。
这行当到底多赚钱?
说出来可能吓到你:去年某头部软文写手接单报价,单篇公众号文案开到8万块!不过新人别急着眼红,这钱可不好赚。我扒过行业数据:
素人接单:每千字80-300元(够奶茶自由)
资深写手:单篇3000-8000元(得会编故事)
团队操盘:整案策划10万起(还得懂投流)
认识个大学生更绝:他把学校流浪猫拍成系列vlog,每条视频自然植入宠物用品,现在月入够交学费+房租。不过说真的,这行当也不是稳赚不赔,去年倒闭的MCN机构就有37%(数据来源:2023内容营销白皮书)。
为啥公司抢着投软文?
这一个症结我问过做商圈总监的表哥,他说现在潜在顾客对弹窗广告的免疫力,堪比新冠抗体。但好的新闻推广平台能像病毒一样传播,成本还比电视台广告低得多:
电视台广告:每秒烧掉5000块(还得赌受众不换台)
消息流广告:每次点击3块钱(可能点完就关)
优质新闻标题:1块钱带来10次曝光(自来水式传播)
有个反直觉的发现:某国产手机品牌在知乎写专业测评,诚然阅读量只有2万,但带来的官网访问量抵得上百万曝光的开屏广告。精准触达比广撒网重要多了,就像钓鱼要选对池塘。
普通人能分杯羹吗?
上周楼下奶茶店老板都开始写小红书了,你说呢?核心要找到自己的"特异功能":
- 宝妈晒娃:纸尿裤+辅食自然植入
- 上班族吐槽:办公神器+减压好物
- 学生党备考:文具+提神饮料
不过别学某些博主硬凹人设,我见过最离谱的是健身教练推生发液,评论区都在问:"教练你头发呢?" 真实感才算是必杀技,就像你愿意信邻居推荐,还是电视明星代言?
爆款文案范文三大玄学
跟编剧朋友偷师来的秘诀:
- 7%的小学识增量:比如说教人"三秒系蝴蝶结"时带丝巾
- 3次情绪起伏:先共鸣→制造焦虑→给化解方案
- 1个反常识点:比如说"越贵的面膜越要少用"
有个神来之笔的案例:某除螨仪品牌把显微镜下的螨虫拍成星际战争,吓得我当场下单。不过提醒一句,别信那些"三天学会爆文"的课程,我买过1980元的写作课,讲的全是百度能查到的东西。
独家数据放送:最近扒了500篇10w+软文,发现60%的爆款都在凌晨0-2点发布。更绝的是,带"后悔没早买"字眼的标题,打开率比普通标题高73%。不过说真的,这行最值钱的不是技巧,是延续输出的耐力——认识个姐姐每天雷打不动写500字,三年下来房车都靠笔杆子挣的。
突然想到个现象:现在连菜商圈大妈都懂在摊位挂牌子写"女儿最爱吃的糖炒栗子",这不就是最原始的软文吗?故此啊,商业的实质从没转变,只是讲故事的方式升级了。下次看到软文别急着划走,说不定藏着月收入过万元的密钥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