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台汇聚上万优质新闻媒体
专注新闻软文发稿,软文代写,软文营销等服务

为什么你的广告软文总被平台扣分?

你是不是也碰到过这种魔幻现实——熬夜写的带货文案,刚发出去就被平台打上"违规"标签?去年某MCN机构的数据让人冒冷汗:平均每3篇软文就有1篇被限流,其中新手账号的踩雷率高达78%。今天咱们就扒开平台审核的黑匣子,看一看哪些坑一踩就完蛋。


极限词替代指南:别说"最",说"比较"
北京某美妆博主去年栽在两个字上:她在眼霜文案里写了"最佳效果的抗皱成分"。结局不但被罚2万,账号还被降权30天。现在行业里都懂的把戏:

  • "测验室数据"替代"国家级认证"
  • "颠覆行业"改成"尝试新方案"
  • "彻底根治"换成"有助于改善"

对比表更加直观:

踩雷词稳妥词过审率变动
100%有效多数网民反馈+63%
史上最低价近期难得优惠+55%
顶级配置同价位较优+72%

记住:审核机器人专抓绝对化表述,模糊处理才算是保命符。


图片暗坑:你以为的原创其实是盗图
上海某母婴号运营哭诉:明明是自己拍的宝宝餐照片,却被判盗图。后来发现是餐盘上的卡通图案没打码,涉及IP侵权。现在专业团队都这么玩:

  1. 拍图前清场所有带logo的物品
  2. 修图时用贴纸覆盖品牌标识
  3. 上传前用TinEye反向搜图

更狠的是某家电品牌的骚操作:故意在样机贴满便利贴拍宣传图,既防盗图又可以打造亲民人设。


功效吹牛:你的面霜不是太上老君炼丹炉
杭州某护肤品推文《一夜回春》被罚典型案例:

  • 实际只能保湿非要说抗衰
  • 把备案成分吹成独家黑科技
  • 用艺人照片暗示明星同款

药监局朋友透露内幕:化妆品文案出现"修复""再生"等词必被盯,老老实实写"维持肌肤水润度"反而稳妥。有个取巧办法——把功效断言改成网民自述:"我感觉毛孔好像变小了"。


价钱陷阱:划线价不是随便划的
广州某服饰店去年被举报,因吊牌价599的裙子从没按原价卖过。现在懂行的都这么标价:

  • 在详情页角落放张模糊的商场价签
  • 保留至少3个不一样渠道的正价销售记录
  • 大促前21天调回原价

某电商运营总监酒后说漏嘴:"我们定期找亲戚朋友原价下单,就为留交易记录应付检查。"


资格雷区:别给猪饲料贴保健品标签
最冤的案例是河北某三农博主,把自家发酵饲料吹成"养生神粉"。现在写农商品必须留意:

  • 普通食品不能提保健功能
  • 初级农商品禁止标注保质期
  • 自制食品需上传作坊备案照

有个取巧套路:把商品塞进"乡村振兴助农礼包",既能蹭政令红利又降低审核强度。


评论区翻车:网民比你更会挖坑
南京某数码博主翻车事物很典型:他在推文里谨慎避雷,结局粉丝在评论区问"比某某品牌强多少",小编回复"全方位、多维度碾压"。平台现在连评论区都抓,最佳应对是预设稳妥话术:
"不一样网民感受可能有所差异"
"建议您依循要求拣选"
"我们更关注自身商品优化"

某公关公司内部资料显示:带引导性回复的账号,违规概率比不回复的高4倍


深圳某代运营公司的最新监测体系显示:每天上午9-10点、晚上8-9点审核最松,这两个时段违规内容存活率高出37%。但别高兴太早——平台现在用AI追溯史实违规,秋后算账比当场封号更狠。最后送你句行业黑话:软文写作就像走钢丝,既要让顾客觉得你在飞,又得让平台觉得你在爬

本站文章大多都是转载于网络,如有不实信息、版权或者侵权问题,请联系博主765536098@qq.com及时删除!直编新闻自助发稿平台 » 为什么你的广告软文总被平台扣分?

分享到: 生成海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