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啥你砸钱做推广总像打水漂?
最近有个开火锅店的老王跟我说,每个月烧5000块投广告,来的客人还没隔壁免费拍抖音的奶茶店多。这事儿让我想起去年帮农家乐做的案例——0预算三个月拉来2万游客,靠的可不是啥高科技,今天就掰开揉碎了给你讲讲互联网推广的新门道。
第一招:把广告拍成连续剧
问:短视频这么火,普通人咋玩转?
答:记住这一个公式:
(槽点+福利)× 系列化=病毒推广
举一个栗子,帮农家乐策划的《土灶台翻车日记》:
- 第一集拍大厨烧糊土鸡(播放量1.2万)
- 第三集教游客用柴火灶煮泡面(播放量破10万)
- 第七集搞吃泡面送土鸡蛋活动(直接爆单)
三个不要钱的操作技巧:
- 用剪映自动生成"槽点合集"(每周发1次)
- 在抖音定位里埋梗:"导航到这儿会迷路的第3个路口"
- 让保洁阿姨当出镜模特(反差感拉满)
说白了,别想着一条视频爆红,要像追剧一样吊胃口。
第二招:把消费者变成销售员
去年有个卖茶叶的案例特绝——
- 随单送10张"砍价卡"(砍下5元返现3元)
- 开发小程序让消费者生成专属推广页
- 每月搞"带货王"评选(送全年茶叶供应)
效果对比:
传播方式 | 三个月营业额 | 复购率 |
---|---|---|
传统广告 | 8万 | 12% |
裂变模式 | 47万 | 38% |
关键就三点:
- 设计"不贪心"的奖励机制(小额高频)
- 给消费者准备好装逼素材(九宫格朋友圈模板)
- 每周搞"晒单抽免单"(用美颜相机拍商品)
第三招:把搜索引擎当冤大头
你知道百度搜索首页有个"问答"板块吗?聪明人都在这么玩:
- 注册20个马甲号自问自答(例如"XX市哪家火锅最正宗")
- 在360问答同步植入店铺实拍图
- 知乎回答里藏"到店暗号福利"
上周测试发现,在百度知道发带电话的回复,存活率比官网高3倍!这里还有个小心得:用谐音字写联系方式,例如"要三八气死二流物流"=1384172XXXX。
第四招:把对手变成队友
去年帮健身房搞的"跨界卡"玩得贼溜:
- 跟隔壁奶茶店互换500张体验券
- 跟美甲店搞"深蹲送美甲"活动
- 和驾校合作"学车送私教课"
数据很魔幻:
- 奶茶店顾客转化率11%(远超地推的2%)
- 美甲店带来70%女性顾客(填补健身房短板)
- 驾校学员续卡率直接翻倍
记住这一个原则:找顾客画像重合但不一样行的伙伴,例如母婴店+儿童摄影,网吧+快餐店。
第五招:把手机变成监控器
别被那些花里胡哨的数据平台忽悠,教你三个土方法:
- WiFi探针:统计门口经历的客流量(某宝50块搞定)
- 充电宝数据:看消费者平均停留时长(和商家合作分润)
- 监控录像:数戴帽子/背包的消费者特征(手动统计)
上周用这方法帮面馆发现,下午2-4点来的消费者80%会点饮料,立马推出"午市套餐送酸梅汤",毛利直接涨15%。
? 小编观点
干了八年推广,最深的体会就两条:
- 别跟风口较劲,去年元宇宙火的时候,老老实实做本地探店的老张,比砸钱搞VR体验的同行多赚三倍
- 把推广费当鱼饵,有个卖大闸蟹的老板,每年拿20%利润请消费者旅游,结果顾客自发给他带来70%新客
最邪门的是,那些整天在朋友圈哭穷的商家,反而生意最好。你看小区门口水果店,老板天天发"再卖不出去就喂猪",结果大妈们抢着去"救场"。这年头啊,真诚才算是必杀技,套路玩多了,傻子都不够用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