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发现没?朋友圈最火的视频总是那些让你“不转不是中国人”的内容——例如去年那个会跳舞的柴犬,或前阵子刷屏的“打工人防秃指南”。这些让人疯狂转发的现象背后,藏着价值百万的病毒营销密码。今天咱们就扒一扒那些让消费者主动当“自来水”的经典案例,看完你也能掌握“新手如何快速涨粉”的核心玩法!
Chipotle:用动画片撬动食品安全焦虑
这家墨西哥快餐店2013年整了个大活,搞出个奥斯卡级别的动画短片《稻草人》。故事讲未来世界被黑心食品公司垄断,直到主角发现象征良心食材的“红辣椒”才重获新生。这动画不仅画风治愈,还在油管拿下1200万播放量。
骚操作拆解:
- 把“有机食材”这种枯燥卖点,包装成对抗资本恶势力的英雄故事
- 同步推出同名手机游戏,玩家种菜打怪就能解锁优惠券
- 在薯片包装印动画二维码,扫码直接跳转观看页面
结果?当年门店客流暴涨23%,现在你去他们官网还可以看到这一个十年前的动画,堪称营销界的“常青树”。
多芬:照镜子引发的全球共鸣
2013年多芬搞了个实验:让FBI画像师隔着帘子,分别根据女性自我描述和陌生人观察来画肖像。当两组画像对比时,所有参与者都惊了——原来别人眼中的自己比自我认知美得多!这一个叫《你比想象中更美》的短片,一个月狂揽1.14亿播放。
人性拿捏术:
- 用“容貌焦虑”这一个全球痛点当钩子
- 把商品功效藏进社会实验里,完全不说沐浴露多滋润
- 鼓励网民上传#真实之美标签照,生成专属海报
现在你去多芬官网,还能看见这一个项目衍生的素人故事集,人家愣是把个广告做成了长期IP。
乐事:让网友决定薯片口味
2012年乐事发起“乐味一番”大赛,让吃货们投稿奇葩口味创意。芝士蒜香面包味、炸鸡华夫味这些脑洞组合,都是网友票选出来的爆款。活动期间光是脸书互动就超400万次,最终获胜者直接拿走100万美元。
参与感三板斧:
- 投稿页面做成游戏化界面,提交配方像玩合成小游戏
- 每月公布“黑暗料理”失败实验视频,反向炒热度
- 把决赛投票包装成“口味战争”,不一样口味粉丝互相battle
这招比请明星代言划算多了——网民既当了商品经理,又自愿当传播节点。
依云:成年人集体返老还童
矿泉水卖萌能有多绝?依云从2009年开始,用CGI技术让婴儿跳街舞、溜冰,最近还搞出个“成年人变婴儿”的AR滤镜。最新数据显示,他们的婴儿系列视频累计播放破10亿次。
反差萌套路:
- 把高端矿泉水与“纯净初心”概念绑定
- 每年儿童节准时上新,形成固定期待
- 开发变婴儿脸APP,网民生成内容多次转载
现在打开TikTok搜#evianbaby,还可以看到00后们玩变装挑战,这波情怀牌打了15年还没过气。
冰桶挑战:慈善活动的病毒式裂变
2014年那个夏天,从比尔·盖茨到你家楼下奶茶店老板,所有人都在往头上浇冰水。这一个为渐冻症筹款的活动,最终在全球募集到2.2亿美元,关键是参与门槛低到离谱。
传播心法:
- 规则极简:浇冰水→拍视频→点名三人
- 利用名人效应滚雪球,奥巴马都被点名
- 把捐款链接做成冰水特效视频的固定水印
最绝的是,活动结束后官网变成渐冻症科普站,把流量沉淀成长期关注。
新手常见问题急救包
Q:做病毒营销得烧多少钱?
A:Hotmail早期只在邮件加句“来领免费邮箱”,零预算做到1200万网民。关键是找到“社交货币”,例如Gmail靠邀请码制造稀缺感,反而激发传播欲。
Q:小公司玩得转吗?
A:看一看本田雅阁的“零件多米诺”广告——用200多个汽车零件拍成连锁反应视频,成本不到明星代言的十分之一,却成油管经典案例。重点是内容要有“卧槽这怎么做到的”惊叹值。
Q:怎么判断内容会不会爆?
A:记住STEPPS法则:社交货币(转发有面子)、触发物(日常高频词)、情绪价值(亢奋或暖心)、公共性(集体记忆)、实用价值(转发能帮人)。占三条就有爆款潜质。
数据不会说谎
案例 | 成本 | 传播周期 | 长效收益 |
---|---|---|---|
多芬 | $20万 | 3个月 | 持续10年品牌美誉度 |
冰桶挑战 | 0 | 2周 | 建立渐冻症认知体系 |
乐事 | $150万 | 6个月 | 沉淀400万UGC内容 |
这些数字说明啥?病毒营销不是一锤子买卖,爆款内容能像红酒越陈越香。
那些总抱怨“预算不够”的老板该醒醒了,看一看人家Hotmail用一句邮件签名就圈了千万网民。说白了,病毒营销玩的是人性底层的分享欲——或是炫知识储备,或是晒幽默感,或是显摆自己跟上了潮流。下次做方案前,先问一问自己:这内容发朋友圈,我自己愿意转发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