卖本子的终极艺术:如何让你手上的空白本子变成抢手货?
【文章开始】
你…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?花大价钱买来的笔记本,在文具店角落、在购物网站的货架上积灰,最后只能心痛地打折处理?为什么别人的本子卖得风生水起,而你手上的宝贝却无人问津? 难道好本子自己不会说话?
等等,让我想想,这里头肯定有门道。今天就给你扒一扒,让普通本子变抢手货的几个硬核技巧。
破局第一步:扔掉“就一本普通本子”的标签
还在把你的本子简单描述为“A5尺寸/100页/线装”吗?兄弟,市场这么卷,没点特色咋出头?
- 痛点就是卖点! 与其说纸张厚实,不如说“使劲写!马克笔狂魔也不怕浸透的硬核纸张”;与其说是横线本,不如突出“拯救强迫症!横平竖直治好字歪星人”。看看那个小年轻团队做的“会议杀手笔记本”:
- 在页面顶部加了一个时间倒计时条(提醒会议别超时,谁懂!)。
- 侧边专门设计了“会议废话槽” 让大家偷偷发泄吐槽。
- 底部一个 “成果收割区” ——必须明确写下这次会到底解决了啥问题。
- 结果呢?三个月卖爆两万册!靠的就是这精准痛点的解决。
你的本子有“灵魂”吗?讲好它的故事!
消费者买笔记本,真的只是买那几张纸吗?不!他们是买一种可能,一种想象。
- 它承载什么梦想? 是作家码字的灵感库?考研党的精神支柱?创意狗的发散天堂?还是小学生的第一个“秘密基地”?你得替用户说出这份“期待感”。
- 它如何诞生的?这故事,值钱! 是百年老店的手工装订?是环保狂人用回收秸秆造的奇妙纸张?还是某个设计师被堵在高架三小时后爆发的灵感?
- 举个栗子:某独立品牌主打“重生纸”——原材料来自二手书市场的滞销书。他们打出的口号不是“再生纸”,而是 “每一页,都在讲述一个未完待续的故事”。这个环保情怀+故事感,直接击中一批文艺青年。
- 它能成为某种身份的象征吗? 掏出一个封面印着“自由插画师必备弹药库”的本子,是不是比拿个光溜溜的白本子有范儿多了?圈层认同感就是购买力!
视觉为王:好皮囊决定是不是第一眼被看上
网上卖本子?顾客摸不到纸质!图片和视频就是你的命根子!
- 别再是千篇一律的产品摆拍! 要让它“活”起来:
- 动态视频:展示笔尖在纸上划过那无比顺滑的丝滑感;拍用力翻开本子时坚韧的装订线如何岿然不动;给纸张逆光拍个特写,看看那诱人的肌理感!
- 使用场景:想象一个咖啡杯放在旁边,一只猫慵懒地趴在翻开的笔记本上,旁边散落彩笔…这就是理想生活的氛围感!
- 大胆的视觉冲击:封面设计别保守!大胆的颜色、独特的插画、甚至是有点“怪”的风格,都能在海量商品中瞬间抓住眼球。比如荧光绿封面配夜光油墨图案?晚上关了灯都看得到你的本子在哪!别怕,这世界需要点不一样。
推广也是技术活:别当默默无闻的老黄牛
“酒香不怕巷子深”?在流量爆炸的时代,扯淡!主动吆喝才有活路。
- 找对“鱼塘”! 手账本?去手账爱好者扎堆的社区分享使用技巧和模板。考研本?去学习博主那找合作,让他们真实记录学习过程(顺便晒你的本子)。文艺范儿的本子?跟小众书店、咖啡馆玩联名,搞个限定小情怀。别把你的好本子推到不感冒的人面前,浪费力气!
- 让顾客帮你卖!KOC(关键意见顾客)更真诚! 找几十个真实用户(不一定是超大V),免费送本子让他们测评。条件只有一个:必须写真实使用感受(好评差评都行!),附高清生活场景照片或短视频。这波真实口碑,比大V硬广更打动人!
- 玩点小互动:在社交平台发起主题征集:“晒晒你本子里最走心的一页”。给点小奖励(比如新本子、设计模板),既炒热度又积累UGC内容素材(用户给你生成了推广内容!),简直赢麻了。
等等,本子的本质到底是什么???
说到这儿,我突然有点懵——你告诉我,一个本子,刨去纸张、印刷、装订这些物理的东西,它的核心价值究竟是什么?是容器?还是希望? 也许不同人有不同答案。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用精准的卖点去触碰用户心底最软的地方,对吧?就像那个用滞销书做纸张的品牌,它卖的真的只是本子吗?还是那份“环保”的自我感动和独特的故事感?
说实话,虽然讲了这么多技巧,但市场口味变得比天还快,到底哪种故事哪种设计哪种营销渠道在未来一年最吃香? 我也说不准,需要摸着石头过河,不断试错。不过话说回来,能让用户觉得“这说的就是我!这就是我要的!”的本子,一定差不了。
让你的本子跳出物理属性,成为用户生活的解决方案、情感的载体甚至身份的象征。找到属于它的那个“灵魂位置”,再用对的视觉、对的故事和对的人把它推出去!这不单单是卖货,是在和世界分享一种生活方式的可能性。
【文章结束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