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文章开始】
公司产品软文案例怎么玩?抄作业也有大讲究
先别急着关!你是不是一听到“产品软文”就想打瞌睡?想着不就是王婆卖瓜,自卖自夸那套老掉牙的东西嘛? 行行行,别翻白眼。但我问你啊,为啥你刷手机的时候,明明知道是广告,有些内容你还是忍不住点进去看了,甚至看完还觉得有点意思,顺手搜了搜那个产品?
你看,这里面就有门道了。今天不给你讲虚的,也不扯什么高大上的营销理论,咱就掰开了揉碎了,看看那些真正能打的、卖了货还让人不反感的公司产品软文案例,到底藏着哪些肉眼可见的、能学能抄的诀窍。
那些栽进坑里的案例,告诉我们啥叫反例教材
开头咱得先看看反面典型吧?不然光说好的,容易让人飘。说真的,失败的案例比成功的更有警示价值。
- A公司: 卖新型空气炸锅。软文标题:《震惊!传统烹饪方式竟然每天都在危害你的健康!》。内容里把炒锅、蒸锅贬得一无是处,仿佛不用他家炸锅,就得住ICU。效果?直接被用户评论区骂成了筛子。用户留言基本都是:“危言耸听!”“吓唬谁呢?”“为了卖货脸都不要了?” 你瞧,用力过猛,制造焦虑不成就成了人人喊打。
- B公司: 做线上办公软件的。软文想突出效率提升,案例写了个《XX集团应用我司软件后,年收入猛增300%!》。猛增300%?听着是挺唬人。但仔细一想,一家企业的收入增长,能完全归功于一个办公软件?用户心里门儿清:这牛吹得也太大了点吧? 数据是好看,但缺乏支撑细节,可信度直接掉沟里。
你看,这两个例子暴露出两个核心问题:一是只懂“硬”广,不懂“软”写,光想着“卖货”,却忘了先“交朋友”;二是为了效果编故事,缺乏真实感和逻辑支撑,用户稍微动下脑子就觉得假。
什么样的软文案例,能让人偷偷放进购物车?
好,失败的看完了,心里有数了。咱再瞧瞧那些做得好的,到底好在哪。这里有个绝妙案例,是本地一家做高端护肤小品牌(简称C牌)的。他们可不是砸钱大户,预算有限得很。
C牌护肤精华案例:一个“真实”闺蜜的故事
标题:《熬了三年大夜考注会,脸垮了?闺蜜急推的救命稻草真香了!》
(自问自答核心问题1:他们怎么让用户觉得这不是广告?)
答:核心在于“角色代入”和“故事驱动”。
- 主角是个真人! 不是模特,是品牌创始人的一个真实朋友,确确实实是在备考注会。熬夜、压力大、皮肤状态肉眼可见地变差(有备考前黯淡无光的素颜照,不打光不P图那种真实的难看,也有使用后的素颜对比)。
- 痛点太真实了! 备考人群,尤其是女生,对皮肤状态焦虑是普遍现象。熬夜导致的暗沉、干燥、爆痘,句句戳心。开篇就是“每天只睡4小时,镜子里的自己像老了十岁,粉底都盖不住的疲惫感……” 读者一看:“这不就是我吗?/这不就是我朋友吗?”
- 产品出现是闺蜜“塞”的! 不是自己搜的,不是广告推送。是闺蜜看不下去了,硬塞给她的。这个小小的关系设定,天然带有“非商业”的信任感加成。闺蜜总不能坑闺蜜吧?!
- 效果有图有真相,但没吹上天! 强调的是:肤质稳定了、暗沉有改善、毛孔看着没那么糙了、整个脸看起来“没那么累”了。而不是“逆龄十岁”、“皮肤像剥了壳的鸡蛋”。她们用了“好一点”、“顺眼点”、“没那么糟了”这样的描述,显得克制又真实。
- 结尾没直接喊你买! 结尾是主角感叹:“没想到这个冷门国货,竟然成了我这段时间最安心的护肤伙伴,虽然考注会依然很苦,但至少照镜子没那么烦心了。” 然后才提到:“有跟我一样被熬夜熬垮脸的姐妹,可以留言问我牌子……” 把购买决策权,交还给用户自己。
结果?这篇发在他们自己的公众号和几个垂直美妆社区,零付费推广,阅读量自然增长到日常的5倍多。评论区炸了,全是求牌子、求链接的。后台客服被问到爆,这款精华三个月内复购率飙升了40%以上。 你看,这效果,实打实的吧?
硬核干货:抄作业也得抄到精髓
结合这个成功案例,再反观前面的坑,我们能提炼几个绝对值得放进备忘录的核心要点:
(自问自答核心问题2:好软文需要哪些关键要素?)
答:下面这些点,你得至少占到几条吧?:
- 找到那个“哇,真懂我”的点!(痛点锚定):别想着你的产品适合全人类。瞄准一个具体的、你产品最能解决的小人群、小问题。C牌打的就是“备考/高压熬夜党”的皮肤维稳痛点,极其精准。用户觉得:“写进我心坎里了!”
- 真人真事,细节为王!(真实感构建):少用“某用户”,多用有名有姓的人(可以用昵称保护隐私),讲真实的场景、真实的困境,连抱怨的语气都要像真人。素颜照(取得授权)、使用过程中的小吐槽(如“闺蜜说用了没效果就找她赔面膜钱”),都是加分的真实细节。
- 故事线是血管,别抽干它!(故事驱动):用户天然爱听故事。把产品巧妙地编织进一个用户能代入的故事(逆袭?解决麻烦?意外发现?友情/爱情?)里。C牌的故事线就是“备考惨状→闺蜜解救→安心改善”。产品是解法,故事是载体。切忌为了塞产品把故事线弄断了。
- 效果描述:人话+克制+证明!(效果说服):
- 人话:别说“焕活肌肤新生”,说“脸没那么暗沉了”、“熬夜痘消得快了点”。
- 克制: “改善”、“舒缓” > “根除”、“逆转”。承认产品不是神,但真的“有用”、“有帮助”。
- 证明:前后对比图、使用中的随手拍、用户真实评价截图(带ID那种更好)。
- 把“买它”藏起来,或者换个说法!(驱动行动):别在结尾来个大红字“立即抢购”。学C牌,用“留言问我牌子”、“评论区聊聊你的护肤困扰”等方式引导互动。或者更软一点,说“没想到成了我的安心之选”、“离不开的小助手”。用户心里痒痒,自己会找地方下单的。
等一下,好像忽略了点啥?...哦,场景!
(这里插入一个合理的思维跳跃/逻辑瑕疵:由内容形式突然跳到使用场景)
看到这儿,你估计在琢磨:道理懂了,案例也看了,那...我这产品适合讲啥故事呢?(自问自答核心问题3:如何找到切入点?)
其实啊,讲故事不是非要凄凄惨惨戚戚。关键是找到产品融入用户生活的那个“自然缝隙”。比如:
- 你想卖个家用烧烤架:故事可以从“老婆嫌我周末只会躺尸,我决定露一手镇住她”开始(家庭互动+小逆袭),或者“兄弟第一次带女友来家吃饭,临时买肉买酒却忘了烤架太烂”的囧事切入(解决尴尬+友情)。
- 卖办公用品(比如升降桌):主角可以是“被腰酸背痛折磨的码农,在媳妇儿的白眼下斥'巨资'换桌”的心路历程(健康痛点+家庭小互动+自嘲),效果就是“虽然站起来办公像个憨憨,但腰真不酸了”。
- 卖宠物用品:故事主角最好是宠物本身!用拟人化口吻写“我家主子是如何鄙视新猫砂/爱上新玩具/被自动喂食器收买”的趣事。(宠物视角+情感连接)
看见没?重点不是你卖的产品本身多牛,而是它怎么自然、有趣甚至有点烟火气地解决了用户日常生活中的一个“小麻烦”、“小愿望”或者“小确丧”。这个切入角度对了,故事就活了。
不过话说回来, 写这种接地气的故事,真的很考验文案的人味儿。你得真的理解用户的生活状态和语言。啥?具体怎么判断这个点抓没抓准?...咳,这个感觉挺玄学的,可能得多写多试多观察用户反馈,我也说不太清楚具体量化指标是啥... 就是那种,你写出来自己都觉得假,那用户肯定更不买账。
写在最后(不是推荐结尾)
看了一堆案例和道理,你可能还有点懵。这玩意儿,懂了不等于会了,会了不等于能写好。 公司产品软文案例,本质上是一次“用内容交朋友”的尝试。你得先让用户觉得你懂他,像个真实的、有温度的人在分享好东西,而不是一个冰冷的促销机器。
下次动笔前,先问问自己:
1. 我这东西,究竟在什么真实场景下,解决了用户的哪个具体的、痒痒的痛?
2. 谁能代表这个用户(或者干脆就是产品受益者)来讲这个故事?他/她/它应该有什么样的人设和语气?
3. 我怎么才能像个朋友推荐好东西那样,不让人烦地把产品的好说出来?
写砸了也不要紧。那些翻车的案例,不也是我们学习的材料吗?关键是开始写,写完看看用户啥反应,根据反馈再调整。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,好软文,也得一点点磨出人味儿来。这过程...嗯,就像谈恋爱吧?总得有点波折才能修成正果不是?
(突然想到那个C牌案例...或许暗示着,在信息爆炸的今天,那些能 “放弃自嗨、钻进用户心里” 的小故事,反而能撕开一个口子,真正触达人心?毕竟,谁会拒绝一个懂自己难处、还悄悄递上解法的“朋友”呢?)
【文章结束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