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台汇聚上万优质新闻媒体
专注新闻软文发稿,软文代写,软文营销等服务

公关活动媒体策划软文:15个让报道翻倍的实战技巧

公关活动媒体策划软文:15个让报道翻倍的实战技巧

【文章开始】
你想没想过,为啥同样费老大劲搞个活动发布会,有的品牌第二天就能看见铺天盖地的新闻稿,朋友圈都在转?而你的呢?花了大价钱,现场也挺热闹,结果...媒体上水花都没几个?哎,这事儿吧,说多了都是泪。活动本身精彩只是基础,真正决定报道广度的,往往是背后那份容易被忽略的“媒体策划软文”方案。 这玩意儿到底是啥?怎么玩才能让记者乐意写、媒体乐意发?

软文它可不是闭眼乱夸! 好多人觉得,软文不就是变着法子吹自己嘛?找俩写手,使劲夸活动多牛、产品多好,塞给媒体完事儿?要这么想,可真是把路走窄了。
* 本质是价值交换: 媒体为啥要登你的稿子?你得给人一个充分的理由。读者想看点啥?记者需要啥素材?这都得琢磨透了。
* 披着新闻外衣的故事: 它得有新闻的样子——客观、有信息量、有时效性。但核心,得巧妙地把你活动的核心亮点和价值“揉”进去,让读者觉得“有意思”甚至“有用”,而不是硬邦邦的广告。
* 核心是解决“为什么关注?”: 你的活动,跟我(读者/媒体)有啥关系?能提供新知?解决痛点?还是展示趋势?


搞清这几点,软文策划才不是白费劲

策划之前,先别急着动手写稿子。得把自己、把活动、把媒体都整明白了。我见过不少拍脑袋就上的,最后钱花了力气费了,效果...啧啧。

第一,你到底想干啥?(目标想清楚没?) 别笼统地说“要曝光”。具体点:
* 是为了吸引人来参加活动?
* 还是要打响品牌新口号?
* 或者重点推活动里的某款新品?
* 又或者,是想塑造老板的行业大佬形象?

目标不同,软文发力的点、选的媒体、写的角度,可能全都南辕北辙。 比如推产品技术,就得多塞点干货细节;造大佬人设,那故事性、观点碰撞就得更强。

第二,活动到底有啥料?(亮点挖出来没?) 别总盯着场地多豪华、来了多少人之类的表面功夫。捋一捋:
* 有啥干货? 新数据?行业趋势预测?专家真知灼见?(哪怕就一句金句)
* 有啥不同? 模式创新?环节设置特别?请了平时请不到的神秘嘉宾?
* 跟外界啥关系? 对行业有啥启发?对消费者生活有啥影响?(比如,你的科技论坛发现了啥,能让普通人手机更好用?)

第三,媒体喜欢啥口味?(投其所懂不懂?) 媒体也分三六九等呢,大报、地方网、垂类号、KOL...每个路子都不一样。
* 大媒体爱啥? 通常偏好宏观视角、行业影响、社会价值。你得把你的活动拔高到一个高度,找到它在社会议题、经济动向中的位置。
* 地方媒体呢?关注本地元素——活动带来了多少就业机会?本地企业参与没?拉动消费了没?哪怕请了本地网红站台,那也是一个点嘛!
* 垂直号/KOL呢? 深度、干货、独特视角是王道。科技号就想知道参数、技术壁垒;母婴号更关心产品安全性和使用体验。你得钻进他们那个领域的语境里说话。


软文内容怎么写?别整那些虚头巴脑的

好了,目标定了,亮点挖了,媒体口味也摸清了,总算能动手写了?别急,怎么写也大有讲究。

标题:就靠它活命了!

别指望记者编辑有工夫仔细看你每篇稿子。标题不够炸,内容再好也白搭。记住几个土法子:
* 数字冲击: “8个趋势预示行业洗牌” 是不是比“探讨行业发展趋势”更有劲儿?
* 痛点戳心: “成本暴涨30%,XX活动给出破局新招” 是不是挠到了相关老板们的痒处?
* 悬念吸睛: “行业大佬齐聚,只为讨论一件‘小事’?” 这就让人好奇,到底啥小事?
* 借势名人: (如果真请了的话)“XXX首度公开透露:将押注XX领域”...不过话说回来,这点得看嘉宾咖位够不够硬。

开头:黄金50字定生死

记者筛选稿子可能就看个开头。要快、准、狠地交代清楚“是什么”和“为什么重要”
* 笨办法开头:“XXXX年XX月XX日,由XX公司举办的XX活动在XX盛大开幕...” – 这种太普通了,几乎没优势。
* 试试这样开头:“当XX行业普遍受困于高成本低效率时,一场在XX地举办的活动,正试图用‘共享XX模式’打破僵局...” – 直接点出痛点+解决方案/新思路。
* 或者:“最新数据显示,XX问题导致用户流失率飙升XX%。在昨日举行的XX论坛上,专家给出了关键解药:XX技术...” – 数据开场,直击痛点,引出核心内容。

正文:讲点真东西,讲故事,讲人话!

忌:通篇官样文章,堆砌华丽辞藻,空洞口号。
* 核心信息要硬: 把你之前挖的亮点,用简洁清晰的方式呈现出来。比如“活动首次发布《XX行业效率报告》,核心发现指出XX”。
* 细节才有肉: 与其说“大佬分享干货满满”,不如摘一句他现场的金句:“‘未来五年,不懂XX技术的企业将消失。’XX专家语出惊人”。这叫有证据。
* 用户/案例现身说法(最好有): 如果活动上有用户分享使用产品后解决了啥实际问题的故事,放进去!这比自夸一百遍都管用。“‘以前做XX要花一整天,现在半小时搞定。’设计师小王在体验区说到...”
* 讲故事逻辑: 尝试用“问题-冲突-解决”或者“现象-原因-方案”的逻辑线来组织内容,读起来才顺溜。
* 语言口语化! 怎么说话就怎么写。别整“特此”、“旨在”、“通过XX举措”这种官腔。记住你是写给活人看的。

哦对了,还有个关键点——篇幅。 大网媒和报纸专版能塞长文,但公众号、APP弹窗啥的?记者可能更喜欢短小精悍、要点突出的稿子,方便快速编辑。这就得准备不同版本。虽然很麻烦,但没办法,想效果好就得折腾。具体哪种平台对字数要求最严苛?我还真没太细究过所有平台的规则差异,欢迎懂行的补充。


怎么让媒体“买账”?真不是光给车马费就行

稿子写得顶呱呱就万事大吉?天真了!媒体关系做不好,好稿子一样石沉大海。

1. 提前打样很重要! 别等发布会结束了才想起来找媒体。活动前几周,甚至更早:
* 跟核心记者“透点风”: “张老师,下月我们有个大动作,是关于XX的,可能会是您感兴趣的领域...” 勾起他们一点好奇心。
* 关键信息提前给: 活动亮点、核心议程、重磅嘉宾名单(尤其是独家人物),可以预先给关系铁或影响力大的媒体一点“内部消息”,方便他们提前安排采访或策划角度。这招或许暗示能提升独家深度报道的概率。
* 准备新闻资料包! 这点太重要,却总被忽视!包里要有啥?
* 软文通稿(不同角度、不同长度的多备几版!)
* 高质量现场活动图片(横版竖版都要,关键人物特写、现场氛围图)
* 发言嘉宾介绍+高清头像
* 核心数据图表(可视化!易懂!)
* 甚至关键发言人的金句摘录!
* (有视频素材更好,记者做新媒体报道很需要)
想象一下记者在混乱的现场,一边追着嘉宾一边还得自己拍照录音整理资料... 你塞给他一个整理好的资料包,简直就是雪中送炭! 他省事了,你的核心信息被精准传递出去的概率就高了。

2. 现场支持要给力!
* 专人对接记者。留电话、微信,随时解决问题(找采访对象、要资料)。
* 快速提供现场图/速记稿。活动结束一两个小时内,把处理好的高质图片和核心嘉宾发言速记传给媒体。记者赶稿子最需要这些!(速记稿注意核对关键信息别出错)。

3. 关系维护靠平时。 别临时抱佛脚。平时多看看目标记者写的报道,偶尔在他们写的相关文章下点个赞留个言(真诚的那种),比活动前一窝蜂送礼物强。了解记者擅长的领域和写作风格,发稿时才更有针对性。


发完了就完了?这才刚开始看效果呢!

稿子铺出去了,朋友圈也在转发了。老板一看挺热闹,是不是就能交差说做得很棒了?慢着!热闹不等于有效。

光看“发了多少家”是初级指标。
* 发了哪些家? 在地方小网站发100篇,不如在一线门户或行业头部发5篇。看媒体分量!
* 发在啥位置? 是网站首页滚动新闻?还是深埋在内页角落?App push推送了没?微信公号推文是头条还是次条?
* 内容完整度如何? 记者删删改改,你核心的卖点信息还在吗?是不是被改得只剩活动消息通稿了?
* 流量和互动咋样?(有后台数据的话最好) 稿子阅读量多少?评论多不多?有没有二次传播?
* 最终目标实现了多少? 报名人数涨了吗?新品的电商搜索量升了吗?品牌关键词热度涨了没?这点说实话,精准评估很难完全切割开其他传播动作的效果,但至少要尝试做归因分析。


最后再唠叨两句掏心窝子的

说实话,做公关活动媒体策划软文这活儿吧,看着是写文章,其实拼的是心思。 你得是半个记者(懂内容),半个销售(懂卖点提炼),半个策划(懂策略),还得是服务员(懂媒体爸爸的痛点)。

过程很琐碎,要抠细节(比如资料包里图片文件名写清楚点都算),要预判问题,要脸皮够厚去跟进记者。但别指望一篇软文就能爆火,它更像是精心铺设的信息管道,把活动的价值,精准、高效地输送到目标人群眼前。 管道铺得越科学越结实,活动这池子水,就能扬得越高、传得越远。

【文章结束】

本站文章大多都是转载于网络,如有不实信息、版权或者侵权问题,请联系博主765536098@qq.com及时删除!直编新闻自助发稿平台 » 公关活动媒体策划软文:15个让报道翻倍的实战技巧

分享到: 生成海报